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裂云临朐红色故事—不朽的丰碑-临朐在线网

全部文章 admin 2017-10-31 500 次浏览
临朐红色故事—不朽的丰碑-临朐在线网



在临朐县南部九山镇的群山深处,有一座享誉国内外的中型水库——淌水崖水库。这是一座造型独特、坝体雄伟的石坝水库。因大坝建在高20多米的淌水崖之上,故名淌水崖水库。它是20世纪70年代九山人民历经6年艰苦奋斗创造的奇迹,是九山人民用热血和汗水浇铸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2017年淌水崖水库全景
责任担当
过去,淌水崖所在的弥河上游自然条件非常差。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七沟八岭九座山,站在山上不见田,十年就有九年旱,洪水灾害年年见。”还有的形容说:“旱就旱煞,涝就涝煞,有无饭吃老天说了算。”单说水患,历史上几乎年年发洪水,一遇大雨,河水泛滥黑糖奇侠传,冲毁农田村庄,人民群众深受其苦。由于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到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群众生活依然很困难,很多户基本上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时年46岁的张彦士担任了九山公社党委书记。
张彦士书记来到九山,放下行李,就开始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双胶鞋,一辆自行车,一把水壶,一个绣着“为人民服务”的黄书包伴随着他走遍了九山公社25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弥河沿岸和淌水崖附近走了多少趟他自己也数不清楚。在淌水崖附近放羊的老大爷和捡柴禾的小孩都认得他是新来的公社书记,都知道新书记在谋划着干一件大事。几个月的调查研究中,张彦士书记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思考,干大事的方案已经胸有成竹。他在公社党委会议上深情地说:“解放二十多年了,九山的老百姓生活还这么困难。我们对不起党,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我们要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带领九山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让九山人民过上好日子,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与此同时,张彦士书记提出了“三个一、一个九”的宏伟规划,即在弥河上游修建一座水库,做到有洪水能拦蓄、有干旱能浇灌、有水能发电,并在水库大坝上修建一座大桥,贯通南北,从根本上改变九山的交通条件;水库建成后沿弥河改河垫地一万亩,使九山的粮田增加一倍以上;同时,绿化九座山,把九山的荒山变成花果山。大家在讨论中,都知道实现这“三个一、一个九”宏伟规划的关键是修水库。1958年,淌水崖这个地方修过一座水库,用土筑成的大坝,被一场特大洪水冲得干干净净。这劳民伤财的教训把九山的干部群众吓怕了,当听说又要在淌水崖这个地方修水库时,许多人从心里打怵。别说基层干部和群众有顾虑,党委会上也有不少同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手里没钱干不成,有的担心工程太大弄不好还是劳民伤财,怕承担责任。张彦士书记看到大家都有压力,十分坚定地说:“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靠苦干换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虽然现在严重缺乏资金和物料,但只要我们做到井里无水四下里淘,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发动村集体和干部群众凑,勒紧腰带过几年苦日子,就一定能把水库建起来!”说到这里,他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看着上面记录的调查内容,斩钉截铁地说:“经和专业技术人员反复勘察论证,在淌水崖修水库的可行性没有问题,修土坝不行修石坝!淌水崖周围到处是花岗岩,这是取之不尽的原材料。更重要的是,上级党组织派我们来九山工作,就是要我们带领九山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幻梦变身曲,改变落后面貌,摘掉贫穷帽子。我们这一届党委一定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扎扎实实干一番事业,绝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党委一班人被张彦士书记心系百姓的情怀和干事创业的决心所感动、激励和鼓舞。经认真讨论研究,一致同意实施“三个一、一个九的规划”,并纷纷表示,跟紧班长不掉队,挽起袖子使劲干,为建设一个新九山作贡献。
修好水库是实现宏伟规划的根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修好一座高质量的石坝是确保水库成功的关键,一点问题也不能出。一开始,想修一座砌石直坝龙湾中学。竹下俊后来,经过多次研讨,选用了现在的坝型方案,叫做斜卧式浆砌石连拱坝。这种造型的人工石坝,其优势是抗压能力强,但施工难度明显加大。大家的意见是,为了百年大计,再难也要干。这种水库大坝,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几处,在亚洲当属首屈一指,在国际上,被水利专家们称作“亚洲第一砌石拱坝”。应当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拍板干这样的宏伟工程,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量的,体现的是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任的精神,是共产党人心系子孙后代的胸襟。要保证大坝的高质量,搞好设计是第一关。要搞好设计,人才是关键。这里不得不提到淌水崖水库的主设计人之一王焕平。他是一个水利大学毕业的专业工程师,但在政治上戴着“右派”的帽子,在机关没人敢用他。张彦士书记不怕担政治风险,亲自把王焕平请来,聘他为总工程师,并且从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关心照顾。这位工程师深受感动,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在水库上一待就是6年,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为工程建设竭尽了聪明才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率先垂范
经过层层动员和半年时间的筹备,淌水崖水库工程于1973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八)正式动工,一场战天斗地的硬仗打响了。
为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大干苦干拼命干的氛围,打赢这场惊天动地的史无前例的硬仗赌青皮,九山公社党委要求全公社广大党员和干部要率先垂范,为群众做出榜样,明确规定,所有公社干部包括党委成员在内,每人每个月到工地劳动不少于10天。水库开工的第一年郭伯权,张彦士书记亲自担任总指挥。他一直干在工地上,吃在工地上,睡在工地上。晚上在工地开党委会研究工作,白天和民工一起抬石头、挑沙子,哪里活重出现在哪里。在淌水崖水库施工的2000多个日夜里,全社的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参与和支持工程建设,在工程一线的党员干部更是豁得出,拼得上,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工程一上来就是大坝清基。当时气温比较低,河水里还有冰茬子,但没有吓住党员干部。公社干部一个个挽起裤腿就下到水里,忍着刺骨的寒冷挖泥抬石,一会儿被冻得手脚麻木,不得不被人架出来暖和一下再干。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干部不怕冷,群众不怕冻。在困难面前,大家谁也不含糊,纷纷抢着跳进水里干活。虽然水是冰凉的,但干部群众的心是热的,工地上呈现出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人心齐,泰山移!计划一个月清完基,结果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工程施工六年期间,工地上的党员干部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没有上下班,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水饺再下手。一天上三个班,十几个小时,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是上百名党员干部;这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整整六年!

九山公社党委书记张彦士(右一)在工地上运送石料
负责施工的副指挥叫高学谦。他一件黑色的棉袄穿了七八年,肩膀和袖子上补了几层补丁,抽烟都是自卷喇叭筒,从来不舍得买一包香烟,却舍得花钱买胶鞋,一双胶鞋三块多钱,他一年穿破十几双,等于一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买鞋穿。因为他天天从早到晚在工地上跑,经常挤时间参加劳动,干活不怕脏和累,一个月穿烂一双鞋不奇怪。1977年春天,山里槐花盛开的时候昆宝出拳,有人偶然遇见高学谦的老伴在工地附近晾晒一大堆槐花,询问后得知家里快断粮了,还有三个孩子,出来采些槐花补充口粮。指挥部知道后,准备从工地上平价卖给老高一百斤玉米、一百斤地瓜干度春荒,以免饿着孩子。老高的回答是:“上级给的粮食是修水库的,不是救济困难户的,就是救济困难户也轮不到我。”老高的老伴和孩子就这样半菜半粮度过了春荒。张彦士书记评价说,老高是一个没有私欲的共产党人,是一头永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老黄牛,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
在石工连,有一名带队的党员干部叫李元恒,人称大胡子排长。他家里人口多,口粮不够吃,春天家里断了粮,他妻子跑百家要饭,把好一点的煎饼攒起来带给在工地上的丈夫吃。一天中午,指挥部的一名领导同志走到正在吃中午饭的一堆人前,发现李元恒大缸子里泡的煎饼有红有黄有黑,感到很奇怪,旁边的民工告诉他,是老李的媳妇要饭要来的。这位领导听后眼睛湿润了,在心里赞叹:这是多么好的党员干部!有这样的党员干部在,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1977年冬天,时任昌潍地委书记的魏坚毅同志来工地检查工作。他在工地上住了一个晚上,进过民工住的窝棚,尝过民工吃的窝窝头,看到了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场面,很受感动。他在工地上就安排召开全地区四级干部电话会,并在会上讲了这样一段话:“我在临朐淌水崖水库得到这样一个感悟,天再冷,冻不住干部就冻不住群众;事再难,难不住干部就难不住群众。九山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后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给予水库建设很大的支持,协调有关方面解决了部分资金和物料。他多次说,淌水崖水库是九山的干部群众用煎饼卷子和窝窝头垒起来的。裂云
群策群力
工程施工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集体经济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困难。工地上,几千名民工都是自己带煎饼带窝窝头上工地,有的困难户连煎饼也没得带,就背着地瓜上工地,冬天的山上格外冷,熟地瓜往往会冻成石疙瘩,吃饭时划拉一把干草烧着啃,烧一层,化一层,啃一层。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窝棚,七八个人住一个窝棚,三四个人盖一床被子,喝水都是喝河里的生水。尽管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人当逃兵。当时,有一个顺口溜在工地上传得很响:“自带吃,不管穿,铺着地,盖着天,苦干加巧干,修不成水库不回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动人的局面呢?因为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修好了水库,改变了自然条件,才能过上好日子;只有这一代人多吃苦受累,子孙后代才能有幸福生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地上有几百名党员干部带头苦干牡丹鱼片,给了广大群众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当时,指挥部不是单纯地组织施工,而是比较注重用心抓队伍建设,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工程一开工,指挥部就撰写了一首诗描绘水库建成后的美好前景:“山间明湖映蓝天,滚滚渠水绕青山,马达隆隆电光闪,鱼米之乡胜江南。”这首诗颂遍了九山大地,给九山的干部群众以无穷的力量以丹格格。每天晚上,指挥部的同志都会下到连队组织民工开会和学习,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给民工鼓劲。施工期间,指挥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评奖大会,优秀连队授予流动红旗。流动红旗飘到哪里,哪里的干部群众就有自豪感,工地上到处洋溢着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气氛。同时,对工作突出的干部和民工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戴大红花,发奖状,奖品是一把镐或一张锨,上边拴一条红绸子,奖状都是指挥部用红纸印的。对这些荣誉,大家都很珍惜。

朱庄党支部书记王宪春手抡大锤在工地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974年冬天,22岁的青年石工宋光起和几位民工在北山坡开采料石。当上边的民工撬动一块大石头时,由于坡陡,大石头冲着宋光起和伙伴砸下来,反应快的宋光起毫不犹豫地把伙伴推开,自己却压在大石下。宋光起的突然离世对全家打击很大,他的母亲一病不起。但当指挥部提出给予补偿时,他的老父亲却说:“儿子是为修水库死的,值得!修水库是咱九山人自己的事,为自己家的事,犯不着要说法。”就这样,这位老父亲不但没有跟公家提半点要求,还在埋葬了宋光起之后,把另一个儿子宋光龙送到了工地上,让他继续做石匠。宋光龙对大伙说:“我弟弟是因为修水库走的,我要把他没干完的活干完。”他是这么说的五色妖姬,也是这么做的,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四年多,直到把水库建成。
在施工工地上,活跃着一个人人称赞的特殊的英雄群体,这就是被誉为“铁姑娘排”的女石匠排。修水库需要十几万方高标准的石料。当时,全公社所有的石匠也不过300人,这些人拼命加班干,要打凿出十几万方精石料也得十五年时间。时不待我,指挥部决定,以老带新,培养一支千人组成的石匠队伍,于是女石匠排诞生了。排长宋立桂率领着35名十八九岁的姑娘学着干起了石匠活。她们手握铁锤钢钎,不怕苦累和伤痛,风餐露宿坚持干了六年多,直到工程竣工。在开采加工料石过程中,姑娘们经常受伤,但都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就拿宋立桂来说,有一次砸石头时伤到了左腿,整条大腿肿得特别粗,疼得走不了路。指挥部安排她去公社医院检查治疗。由于工期紧,她担心耽误施工,就硬生生地坚持着没去医院,而是每天晚上回到家,母亲用偏方给她糊腿消肿。因为没得到正规治疗,左腿的疼痛折磨了她几十年。宋立桂的手也经常受伤。在一次撬石头时打着手了,尽管当时很疼,她还是让人用布包起来,咬着牙继续干活,不几天手指就开始流脓。但她怕供不上料石影响施工,一直没去治疗。这些年来,她的中指经常流脓,且不能伸直。2014年,61岁的宋立桂去医院检查,发现手指头里面有一铁片,经手术取出后,手指头才不流脓了阿兹漫画大王,但还是伸不开。
水库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从上级争取了部分资金和物料,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经常遇到停工待料的情况。为解燃眉之急,全公社的干部群众多次捐款捐料。当时,全社8000多户人家没有一户不捐的,只是多和少的区别,有的三元五元,有的三毛五毛。宋王庄的一个老大娘,从手绢里拿出了全是毛票的10元钱,捐给了水库建设,这10元钱是她的全部积蓄。有位七八十岁的老大娘家里没有钱,就把家里仅有的五个鸡蛋捐上。虽然当时一个鸡蛋值五分钱,五个鸡蛋共值两毛五分钱,但这是老人的心意。缺少木料,村民们就纷纷把积攒多年的木料送来。缺少工具,村民们就把家里的废钢、废铁捐出来,组成铁匠班自己打造。

民兵女石匠排参与淌水崖水库建设
为了应付工程上的庞大支出,指挥部想尽了一切办法。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坚持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创收。指挥部从各个连队调集了近百名能工巧匠开展工副业生产,烧石灰、磨面粉、开理发铺、种瓜菜、养鸡养猪,什么挣钱干什么。挣钱的是民工,民工拿的是工分,挣的钱用来买钢材买水泥。六年间,指挥部用工副业收入的30多万元投入水库建设,占工程费用的20%左右。同时,组织力量采购和自筹原料,自己炒制工程所需的炸药,烧制工程所需的石灰,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
大坝刚开始砌筑时,三五米的高度搭脚手架并不困难。当大坝砌筑到十几米高的时候,搭脚手架就困难了。到了二十米以上,整个脚手架就是一架云梯,怎么把三四百斤重的料石运到坝上去,当时成了一个大难题。但只要不被困难吓倒,办法就比困难多胆清强磁贴。指挥部专门成立了由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组成的攻关小组进行攻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经过几天的反复研究实验,终于打造出了淌水崖水库独有的脚手架。就是每砌一层料石就均匀地布上一层钢圈,用钢圈固定立柱,再利用三角形原理布局横梁,在横梁上铺上木板,就形成了坚固的工作平台,而且每加高一层,可以把最下边的一层脚手架拆下来架到上边使用。这样,六年间节省木头近1000立方。此法曾感动了不少国内外水利专家。直到现在,大坝石拱的外侧还留有当时的脚手架,那是集体智慧的真实写照。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当时指挥部制定的大坝砌筑操作规范的第一条就是:指挥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在现场一律不准施工,砌筑用的灰浆必须按标准搅拌,所用的石子和砂子必须用水洗净并逐筐称重,水泥、砂子、石子的配比不允许有半点差池。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成为工地上所有人员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水库大坝建成快四十年了,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漏水的地方。大坝的砌筑质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明珠异彩
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奋斗,淌水崖水库于1978年12月竣工,高耸巍峨的大坝屹立在淌水崖之上,雄伟壮观。大坝之上近600米长的高空桥飞架南北,东西两干渠蜿蜒20多公里。这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高峡平湖”,凝聚着九山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就像一颗镶嵌在弥河上游群山深处的明珠,亮丽夺目,大放异彩。
淌水崖水库建成以后,因其雄伟大坝结构精巧、造型独特,得到国际水利专家的认可,在世界水利砌石坝学术会议上,临朐县淌水崖水库的设计、施工和建设经验引起强烈反响。1979年9月,水库及电站图片资料在尼泊尔国际水电会议上展出。1980年活水源记,全国砌石坝会议专门听取了淌水崖水库的设计施工报告,对水库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上世纪90年代,先后有1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水利专家到现场考察参观。联合国粮农组织一位官员参观后称赞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四十年来,淌水崖水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水库下游洪水灾害一去不复返,2万多亩旱田变为水浇田,自然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变。对于九山人民来说,当初最为振奋人心的是水库水电站放水发电。当看到临近村庄的电灯刹那间亮起来的时候,在场的干部群众都流下了幸福的热泪。九山结束了没有电的历史,九山成为临朐南部山区最早用上电的公社。就这一点,让九山人民骄傲了好多年。这些年,九山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千家万户脱贫致富,苹果、山楂、葡萄、板栗等果品叫响了九山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九山的老百姓真的富起来了。镇域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社会各项事业都得以长足发展。九山镇的小城镇建设独具特色,成为省级文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宜居小镇、好客山东最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镇上建起了高标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敬老院,孩子们在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里上学,老人们在温馨的养老家园里安享晚年幸福生活。2009年,淌水崖水库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与万亩黑松林组成了生态优美的名胜风景旅游区,成为临朐县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三板虎。
淌水崖水库不仅为九山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她所孕育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历久弥新,潜移默化,一直激励着九山人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每当遇到困难时,只要和建设淌水崖水库一比,就再难也不难、再苦也不苦、再累也不累。这种精神在九山大地上不断发扬光大、开花结果。为在全县范围内传承和践行“淌水崖水库精神”,2015年7月,临朐县委做出了《关于大力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的决定》,在全县掀起了学习、宣传、弘扬和践行“淌水崖水库精神”的热潮。 县有关部门创作推出了大型现代周姑戏《淌水崖》,到县内外演出,广泛宣传淌水崖水库精神。淌水崖水库建设群体被确定为潍坊市重大典型,市委宣传部组织市内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淌水崖水库被确定为“山东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技教育基地”“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潍坊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潍坊市理论宣教基地”“潍坊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淌水崖水库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淌水崖水库精神的影响越来越大。
淌水崖水库纪念馆自2015年建成以来,接待了近9万多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参观的人们,虽不能直接感受当年的施工场面,但从坝脚处仰望30多米高、200多米长的石砌连拱坝,从坝顶上俯视坝体内部结构和施工时留在坝体悬在半空的脚手架,再进纪念馆听介绍、观看图片和视频后,无不为九山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的人间奇迹所震撼,无不为九山人民“苦干巧干拼命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所感动。潍坊市直机关的一名干部随单位参观后,自己又带着家里的大人和孩子专门进行了参观。他深有感触地说:“每参观一次,对勤劳智慧、勇于挑战和拼搏的九山人民就多一份崇敬,对淌水崖水库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就多一些感悟,对自己应该为传承这种伟大精神做些什么就多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