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村名历史由来——青年办事处村名由来-说临清鸿蒙炼体
说临清ID:shuolinqing点击上方“说临清”免费订阅,临清人说临清事—说临清。
广告、交流、合作,请加微信:lqh2016999
临清最新公交线路图蒙克其其格,请转发扩散!
青年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南部,东与新华办事处、大辛庄办事处、尚店乡接壤,西与卫运河、唐园镇毗邻,南至八岔路镇,北靠小运河。总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人,耕地5.3万亩。
十里坞
相传十里坞村始建于汉代,汉时十里设坞,意为构筑在村外围作为屏障之土堡,十里坞系因距当时的县治贝丘城(今近古村)十华里而得名,坞堡之设虽早已废弃,但作为村名,却沿用至今。
寺上
据原石佛寺碑文记载,明代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9月修庙,庙内有石佛像一尊(该寺1946年废圯),赵、高两姓由外地迁来,在寺西北侧立村,以庙寺命村名叫“石佛寺”,后演变为“寺上”。
孙合庄
相传明朝末年,有一名叫孙三合的人,首先携全家来此定居,至清康熙年间,乡宦李仙香,始定村名为“孙合庄”,后简称“孙庄”,因与市属其他村重名,1981年恢复“孙合庄”村名。
唐庄
相传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首户唐姓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建村,以姓氏命村名“唐家庄”,后简称“唐庄”。
土桥
此地原系黄河故道,亦称沙河故道。历史上地势低洼积涝,行走不便,当地人乃推土筑桥,后有人傍桥而居,形成村庄后,取村名“土桥”。
汪庄
据本村《汪氏家谱》记载,汪氏始祖汪元勋原系孙合庄村民,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30年)前后与弟分居,迁此立村,命名“汪庄”。
吴刘庄
相传明洪武八年(1375年),吴、刘两姓最先由山西迁此落户,成村后取名“吴刘庄”。
西贾庄
相传因此村位于黄河故道东岸,唐朝时系一渡口和商业码头,当时商贾云集,是比较繁盛之地。后因黄河淤塞,有的商人在此落户,原村名贾庄(音gu),现俗称贾(jia)庄,因与市属其他村重名,故于1981年更名为“西贾庄”。
小三里
相传此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崔、程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距临清旧城三里建一小村,因村东有一较大的村叫三里庄,故命村名“小三里”洞房不拜堂。
兴隆庄
据传明朝时期达纳拉赫,庞、孟、陈三姓应诏由山西迁于今村西北二里处定居,因打井失败,饮水困难,遂移居今址。因在此打的井泉水喷涌,清沏甘甜,村民认为是兴旺吉祥之兆,遂命村名为“兴隆庄”。
薛店
据传此村建于唐朝末年,薛姓立村,因开马车店,故命村名“薛店”中微家校通。
窑口
据传明朝洪武年间,金姓在要道口上,建窑烧砖,形成村落后,命名“窑口”。
于林头
据《临清县志》载,村西北原是明朝御史方元彦的墓地,昔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和玉石雕刻的御史像,颇为壮观弘皙,俗称御史林,本村建在御史林边沿上刘小婉,故称御史林头村红粉金刚,习称“御林头”,后渐演变称为“于林头”。
于楼
相传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付文韬,于姓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建村筑楼,以姓氏命村名,叫“于家楼”,后简称“于楼”。
张堂
相传明朝建年间,张刚、张强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并建佛堂一座,形成村落后,命村名为“张家佛堂”。据佛堂内碑文记载,明万历年间,曾重修佛堂,碑文亦有张刚、张强之名,原习称村名为“张家堂”,今简称张堂。
朱庄
相传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姓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建村,名“朱家庄”,后简称“朱庄”。
北关
据《临清县志?疆域志》记载孙淑义,宋建炎元年患水移县治于曹仁镇,即今旧县村,县治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再迁至中州即今临清市。今旧县村以北即为当时临清县城之北关,演变成村,仍以“北关”命村名。
里官庄
据本村《李氏家谱》记载,此村建于元代末年,又据传,元末李燧累在朝为官,称至镇国将军,又说是刺史,回家路过此地另类宠爱,见此地风水好,便在此落户,,故村名叫“李官庄”。后来李家不做官了,还仗势欺人金字塔大逃亡,到清末,本村村民赵老趤以为此是多姓村庄,不应叫李官庄,带领群众到李家说理斗争,把李官庄改为“里官里”,后随村庄逐渐扩大,分为南、北、东三个行政村。
后里官庄
该村原与里官庄为一村,在民国初期因修公路,分为两村,因位于里官庄西北,故名“后里官庄”。
车营
车营村旧时为粮棉市场车辆聚集之处。1958年建立古楼人民公社时,以车营街命名车营大队佛伊泰克,1984年,全市农村普遍进行了体制改革,同年8月车营大队由原属古楼公社改属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又于1985年2月由车营大队改建为车营行政村。
车庄
相传东汉时期,此处为刘秀大将马武部下女将车敬芳把守卫河的“草桥关”口,后人丁繁衍渐多,成村后取名“车庄”电鳗鱼。
陈厂
相传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陈、元、苏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诏迁至此,建村时因陈姓最富,并且陈姓之打谷场靠近水坑,轧场时,石磙及骡马项上挂有铜铃,骡马跑动,铃声、鞭声回声震荡,故取村名“陈家响场”。时光流逝,年代久远,“陈家响场”字的形声全变,成为“陈厂”。
大三里
据传此村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因距县城三里,故名“三里庄”,后因在村西北又建一小三里,此村遂称“大三里”。
旧县
据《临清县志?疆域志》记载,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患水移县治所于曹仁镇,门面网即今日是之旧县村。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临清县城迁至中州纸马巷,此处故名“旧县”。1954年分为东、西旧县。
十长屯
相传此村建于明代,原名“十里长屯”,是以村址距临清旧城址而得名。付嵩洋1958年分成东、西十长屯两个行政村。
鸭寨
据本村《孙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孙、郭、李三姓由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建村,以养鸭为业,故命村名“鸭寨”,后形成两个村庄,取名“东鸭寨”、“西鸭寨”。
东窑、西窑
据《临清县志》载,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北京大搞土木建筑,窑户李栾在此处原有的白塔之东建窑烧砖,水运北京,此地成村后即 “白塔窑”。清末卫河水患陈允斌微博,村被冲开,分为东、西白塔窑。解放后,简称东窑、西窑。
房厂
相传村东曾在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修建玉皇庙,内有碑文记载:“房厂村民助修”字样薛家小媳妇,据此证明此村在明代万历九年以前就叫“房厂村”,沿用至今。
傅庄
据本村《傅氏家谱》载,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傅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建村,以姓氏命村名,叫“傅家庄”,后简称“傅庄”。
河洼
据传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间)张、巩、徐几姓从山西洪洞县应诏迁此何雨桐,在黄河故道堤下建村,因地势低洼,命名“河洼”。
大水坑
据传清朝时期,此地建一娘娘庙,庙西有大水坑,在大水坑南、北分建两村,居南为前大水坑,居北为后大水坑。
胡家湾
相传此村建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当时此地为胡家坟地,孙姓为其年坟,形成村落后取名孙庄,其后因四周靠水,遂改名“胡家湾”。
姬家庄
据本村姬家墓碑文记载,清顺治年间,姬姓由本乡马庄迁此定居,形成村落后,命名“姬庄”,今因与市属村有重名,1981年更名为“姬家庄”戴丹丹。
夹道
此村因西靠卫河,东靠小运河,故名“夹道”。
江庄
相传此村建于宋代,首户曹姓叫曹老大,逃荒至此定居建村,因南傍黄河(故道,至今尚依稀可辩河影),河岸上有座乌龙庙,故命村名为“乌庄村”,后简称“江庄”。
教场
据传此处是宋朝时期教练军兵场地,1960年归河北省临西县一部分,剩余此地名“小教场”,今简称“教场”。
李堂
相传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李姓首先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修建庙堂一座,命村名“李家堂”,后简称“李堂。
马庄
相传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马姓由山西洪洞诏迁来此,落户成村后,命村名为“马庄”。
南厂
1958年建立古楼人民公社时,下设大队,以南厂街命名南厂大队。1984年全市农村普遍进行了体制改革,同年8月南厂大队由原属古楼公社改属青年路办事处,又于1958年2月由南厂大队改建为南厂村乾坤九变。
南关
《临清县志》载:临清居运河要冲,百货骈集,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设钞关于此。钞关分前关、南水关等分关,南水关之名乃始于此,后演为“南关”。
三里堡
此村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至1487年)契丹英后,原来运河漕运的驿站,因距城三里,形成村后,故名“三里堡”。
以上为青年办事处自然村部分村名及历史由来,
资料来自互联网,欢迎补充更正。
收集资料费时费力,同行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