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风云之傲绝丰富多彩的六合民歌-江北一家人

全部文章 admin 2014-10-10 313 次浏览
丰富多彩的六合民歌-江北一家人


丰富多彩的六合民歌
六合古称棠邑,因境内有六峰环合的六合山而有这气势磅礴之名称。六合地灵人杰,灵岩山出产五彩缤纷、晶莹圆润的雨花石,瓜埠山有北魏武帝佛狸祠的遗址钟馗传说,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描述,印证了古来六合民间文化活动特别兴盛的景况。20 世纪初,六合以民歌为主要调门的“洪山戏”闻名苏皖,后来又和扬州清曲联姻成了新的剧种—扬剧。
20 世纪初邴原泣学,六合以民歌为主要调门的“洪山戏”闻名苏皖,后来又和扬州清曲联姻成了新的剧种—扬剧。
六合民歌丰富多彩,尤其是水田《秧歌》风云之傲绝,乃因为这里不像苏南吴语地区妇女不下水田,而是清一色地由妇女插秧,男人从事挑秧把子之类的重活。平时彼此难得见面的妇女一旦聚集在一起,她们聊起家常来,喜怒哀乐顿时变成了动人心魄的歌唱。竹镇民歌《小红鞋,青布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歌词如下:
小红鞋,青布口,
穿到娘家走一走。
爹娘见到女儿来,
喜上眉梢乐开怀。
哥哥见到妹妹来加兰德步枪,
赶紧找钱去买菜刘润洁。
嫂嫂见到姑子来,
脸朝里来屁股朝外。
嫂见哥哥忙买菜,
问你铜钱哪块来?
不吃你饭菜不吃你酒,
小包一背我上路走。
有爹有娘我常走走,
爹娘不在我永不来!
丰富多彩的六合民歌
还有一首是《抬头看见娘家哥》盼你乐,歌词如下:
姐在田里薅秧棵烽火儿女情,
抬头看见娘家哥,
田埂头子来坐坐。
兄妹二人田埂上坐,
眼泪鼻涕往下拖,
有话告诉哥哥。
过去在家做姑娘,
一把油头两把梳总裁借个娃,
梳梳再摸摸。
现在人家做媳妇,
轻事少来重事多,
苦呀么苦死我!
人家丈夫穿锦衣,
我家丈夫穿蓑衣,
活像一个翻毛鸡!
六合地处南京北部,北山乡流行一种名叫《格登代》的秧歌(又称《隔咚代》《代你格登代》),这种秧歌在苏北有几十种版本。插秧是一种集体劳作,一人领唱、几十人合唱起来气势大得惊人。农民在这抢收抢种的季节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疲劳程度可想而知哀兵必败。为了解乏,提高劳动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唱民歌。有经验和有条件的人家还特意雇请民间歌手专门为插秧者演唱。所唱歌曲早上为一般山歌小调,“吃过中饭唱段子栀香如酥,日落西山唱裙钗”。裙钗者,女性的代称也。用现代汉语解释,就是利用反映男欢女爱乃至有“性”内容的“黄段子”来刺激劳动者,使其精神振奋。原生态民歌中有不少诸加此类内容,20 世纪50 年代后历次政治运动及80 年代搜集民歌时,这些东西已被当作“糟粕”抛弃猛鬼复仇。但作为民歌研究,这一现象值得正视,不应回避。
为什么带有淮海特色的民歌会在远离故乡的南京地区流传?原来,那时农民遭受天灾人祸后,只好举家漂泊流浪,他们常常以卖唱谋生,过着像《凤阳花鼓》述说的那样生活。六合民歌是六合文化宝库里的一朵美丽别致的鲜花,它既有江淮特色的“秧歌调”,又有淮海风格的《格登代》,还有诙谐风趣的《陪送调》:
张家姑娘要陪送,余超颖
爹娘送她个大马桶。
马桶漆得红又红,
马桶盖呀包的铜,
马桶箍呀箍的铜,
依呀呀子喂,
张家的姑娘看也看不中。
张家姑娘要陪送,
她哥哥送她个自鸣钟。
一个小孩搬不动,
左蟠龙啊右蟠龙,
会说话啊响叮咚,
依呀呀子喂,
张家的姑娘看也看不中。
张家姑娘要陪送,
红漆的马桶看不中肇庆紫云谷,
也不要你自鸣钟,
张家的姑娘爱劳动啊,
说出话来怕脸红,
依呀呀子喂,
一心想嫁个劳动英雄。
《陪送调》是抗战期间新四军的大众剧团夏侯魁收集并填写新词的民歌。1942年冬,他们深入六合地区开展反“扫荡”宣传选老顶粤语,主要形式便是收集民间小调,发动大家填上反“扫荡”、揭露日军罪行、配合中心工作、彰显好人好事、规劝“二流子”走正路搞“大生产”等内容的新词九天至尊。当地的集镇都有固定的逢集日期,有的是“一、四、七”,有的是“二、五、八”,有的是“三、六、九”。
新四军的大众剧团就乘这个大好时机,用当时老百姓罕见的手风琴(老百姓称之为“松紧琴”)伴奏,由剧团仅有的两位年轻女战士王祝、李智到街头演唱,她俩只要一开腔,立马就能吸引很多街头的老百姓。大家不但爱听,有的也跟着学,歌词太多,识字的就用笔记录下来,不识字的就请剧团团员帮助抄写。
后来学唱的人越来越多,剧团便把歌曲用钢板刻印后送给老百姓。供不应求时还派人到敌占区六合县城去“石印”,一箭双雕大叶半边莲,既增加了印刷数量,又将印刷品传到了日军的江北桥头堡。和夏侯魁同在一个剧团的新四军小战士何仿当时也收集过《鲜花调》,15年后加工整理成为《茉莉花》。六合民歌就这样慢慢地传播开来军嫂进化论。
2004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邀请六合区文艺创作室主任王家干策划并带领六合 12名民歌手进京录制 23首原生态民歌,制作了六档专题节目,参加演唱的民歌手有邵长荣、张德琴、徐翠华、高玉香、张娟、姚彤、李亚太、吴梅、陆素芬、丁亚非等。当年央视音乐频道播放的《江苏民歌周》六天节目中竟有五天由六合民歌手包场演唱耿萨。此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分别于 2008年、2011年派摄制组来南京拍摄民歌专题音乐片,多首六合民歌在央视音乐频道再次播出。六合民歌随着荧屏的传播飘向了五洲四海……
来源: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