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湛江之十四】陈东:东芒地下交通线上的尖兵(上)-湛江晚报廖劲锋
他今年95岁,满头白发如雪,戴着老花眼镜,风度敦厚平和,言谈思路清晰,反应敏捷。1992年从湛江市人民政府巡视员岗位上离休。离休前被湛江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选为社长、会长,连任长达三十年。华婷婷其作品享誉诗书两坛内外。这样一位儒雅睿智的老人,半个多世纪前竟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经历。他就是资深共产党员陈东。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色彩。
陈东(左)和战友解放后合影
1纾国难,高才生为信仰投笔从戎
陈东,字仲凯,广东电白人,祖籍浙江衢州。1923年出生于电白县水东镇,家境殷实。幼时跟祖父开蒙,五岁读初小。祖父逝世后,父亲让他读私塾,自此接触国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次年,著名私立实践中学从广州迁电白水东,陈东以优异成绩考上该校初中班。因品学兼优,连续三年担任班长。1940年,学校来了李锦波、李康寿、陈汉雄3名中共地下党员教师,陈东受其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是年秋,陈东考上遂溪寸金桥旁的南强中学高中。该校革命气氛浓厚,进步学生云集,陈东在此接触中共地下党员梁之便,两人建立密切的联系。后来梁之便奉命调回高州国民日报继续做地下工作,走前建议陈东转学回电白实践中学,以便于加强联系。
重返实践中学后,陈东经常组织倾向进步的同学阅读《群众》《大众》等进步书籍报刊,宣传革命道理,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与追求进步的军训教官林杰互相配合,推进学生的抗日宣传工作。学期结束,林杰被国民党反动派密令解聘,陈东即介绍其去找梁之便。林杰由此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后来成为老一团作战参谋、著名军事指挥员。与此同时,陈东和另外七名同学却被学校以“思想左倾”之名“饬令退学”,从此离开电白实践中学滥情总裁。陈东转到电白战时县治所在地霞洞附近的正源小学当教员。此时中共南路特委新派来负责电白地下党工作的庞自,正好也在附近的一所国民小学当教员,很快就与陈东建立了联系。是年暑假,庞自召集陈东和王学明、刘俊才一起研究建立抗日武装事宜。随后陈东离开正源小学到电白中学继续读高中,同时筹备成立抗日游击小组。在该校读书期间,陈东继续开展学生工作。1943年,陈东以学生会的名义,组织学生演出于伶创作的抗日名剧《杏花、春雨、江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抗日主张冬马小三,每次演出都引起轰动,影响非常大。陈东在学生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陈东秘密组织了电白中学第一个抗日游击小组。1945年初,鉴于南路形势恶化,中共南路特委决定与张炎共同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南路各地党组织纷纷响应。中共电白特支书记庞自迅速组建电白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队长陈广杰,指导员庞自,陈东为政工组长。陈东随即带领电白中学游击小组到陈广杰家乡华楼堡参加起义。后来起义失败,游击队转移到百花岭坚持斗争。国民党出动200多人到百花岭对他们进行围剿。由于起义准备工作不足,游击队员在山上饥寒交迫,曾连续30多个小时粒米未沾。几经转战也没能走出困境,最后决定撤退下山,分散隐蔽。此后,陈东奉命转辗电白东南马踏、沙扒等地,冒着生命危险奔走于各乡村继续发动群众,组织农村抗日游击小组,开展地下抗日工作。他领导的农民游击小组经常夜间出动,抓住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掉日军哨兵并夺取枪支。他还经常打扮成农民进行活动,曾多次几乎与敌人迎面相撞,幸亏他机智灵活,与死神擦肩而过。经过抗日武装斗争的严峻考验,1945年4月,上级党组织批准陈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万众欢腾。年末,陈东接到刚调任钦廉特派员、原茂电信特派员陈华委派的新任务:到北海联系、收集南路大起义在当地的失散人员。陈东随即义无反顾踏上新征程。
陈东近照
2担使命,异国边境建立地下交通站
1946年6月,蒋介石背信弃义,挑起全国内战,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四百击。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短暂和平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被迫从争取和平民主转变为拿起枪杆子,以革命战争的手段应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早在1945年下半年,为避开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围剿,中共南路特委根据中共广东区委关于南路应以十万大山及勾漏山作为坚持斗争地区的指示,以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为主,从各团抽调部分指战员充实兵力,从遂溪突围西进,开辟横跨粤桂两省的十万大山根据地。
1946年12月,正在北海开展收集南路大起义失散人员工作的陈东,接到了钦廉四属特派员陈华委派的新任务:马上前往东兴浅野优子,接替即将进入十万大山直接指挥武装部队的钦防特派员谢王岗在东兴的地下工作。
陈东接到新任务,立即收拾简单行李上路。他化装成小商人,踏上从北海开往东兴的“凤山轮”,顺利通过国民党一连串检查站抵达东兴,在北仑河边的一家名为“振邦”的旅店住下,随即前往东兴秘密联络点“占记”杂货店,凭约定的联络暗号,与谢王岗接上了关系。谢王岗向陈东详细交代了工作任务:建立新的跨越中越两国边界的地下党组织;发展国内和越南法占区华侨社会的革命力量;建立十万大山部队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后华南分局)的机要交通线,确保机密文件的安全递送;为山区部队担负一部分培养、输送干部、人员、物资、收集情报等任务。为了长期隐蔽,确保交通线的安全,要求他在组织上一律实行单线联系,并规定他们不担负上层社会工作的任务。随后党组织委派钦防特派员机关干部、防城县东兴地下党负责人宋森协助配合他的工作明金星。
芒街与我国边陲重镇东兴隔北仑河相望,是越南海宁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约有人口七八千人,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华侨。越南自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开始,一直被法国殖民统治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度被日本占领奴役。日本投降后,法国殖民者随即卷土重来,芒街为其重新占领的战略重镇。
陈东到芒街后,先是住在一位“苦力”工人陈大哥家里。随后迁址“拉茄根”“行关”(菜市)旁一家屋主为越南人的店铺。该店铺面对菜市场和码头、海关,视野开阔,非常有利于观察水陆来往人员。此店原是从湛江撤退到芒街的陈开廉和另一位同志以商人身份为掩护隐蔽的地方,他们即将返回南路工作,于是便把店铺“转让”给陈东。为方便陈东开展工作,特派员将另一秘密交通站的交通员——“占记”杂货店的“掌柜”、中共老党员黄锦堂调给陈东当助手。随后,陈东在华侨朋友的帮助下,取得了越南华侨商会的华侨证黄佳琰,后又通过当里长的越南朋友取得了“身税”。有了这两张护身符,陈东在异国芒街算是站稳了脚跟。他将店铺重新起名为“南泰”杂货店全能神偷,自此,利用该店为掩护,陈东开始了在异国他乡开展革命斗争新的战斗征程。
3巧设计,秘密传递情报,转运物资
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的十万大山根据地,远离上级领导机关,交通非常不便,再加上沿途国民党特务和法国越南殖民者的严密封锁,上级与十万大山根据地的联系,全靠交通员徒步传递,机警应对,通过交通站,把情报和物资一站一站地传递,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陈东深知责任重大,经过艰辛努力,很快就在东兴、芒街、海防等地建立起一批地下工作据点和一条东兴——芒街——海防——香港交通线,保证了十万大山地委及武装部队与香港分局(1949年初改华南分局)交通线畅通、安全、及时。通常是由机要交通员韦玉臣把密写文件送到芒街交给陈东,由陈东亲自带到海防交给交通员叶云,然后由叶云送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香港分局的指示文件78挂靠网,也是由叶云从香港带回到海防dueba,然后通知陈东,由陈东到海防带回芒街交给韦玉臣送入山区。大宗的报刊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如当时由中共创办的《新华日报》、《解放》、《群众》等报刊以及在香港出版的报刊如《正报》、《华商报》等,均由交通员分散夹在作商品用的法文旧报纸里,打包成一捆捆货物状,由叶云送到海防码头,再装上从海防到芒街的小汽船上。为预防万一,陈东一般都在码头盯着,但不以货主的面目出现,还要装着与叶云不相识。待小汽船安全通过沿途层层关卡,抵达芒街后,陈东才作为货主接收这些“货物”,然后快速转运到设在东兴的姚兴记华洋杂货店yami,由交通员姚应瑞接力运往山区。当时山区最短缺的西药奎宁,也是这样偷运到十万大山根据地的。
从香港偷运到海防的物资一般较顺利,但从海防运送到芒街再转运山区就非常危险了。其时在法占区芒街,各种势力混杂其中,除了法帝密探横行之外,国民党特务也时常出没。在恶劣的白色恐怖环境中,每一次完成任务的过程费县房产网,都是一次残酷的生死考验。陈东领导东芒交通线的交通员们,勇敢机智地完成了一次次党交给的任务一千种死法。
陈东从1946年冬接受任务到1949年11月任务结束,领导东芒交通线为香港分局至十万大山游击区安全传递文件、转运药品及战略物资不计其数鹿目圆香,在陈东的努力下,这条秘密交通线安全运行至东兴解放。
陈东书法作品
来源:湛江晚报
文:符铭 图: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