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肇嘉浜、洋泾浜……上海曾经的这些河道如今在哪销声匿迹造句?-上海吉林实业吉臣酒店党支部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是个典型的依水兴市、治水兴利、借水发展的河口海岸城市龙港招聘网。上海简称“沪”,也源自于水。没有密如蛛网的河道,就没有上海的兴盛与发展;没有水,上海也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今天就来看看上海部分河道的历史。
1504年《上海志》中的“上海县地理图”。
老城厢的小桥流水
上海县城濒临黄浦江,河浜密布,素有“有舟无车泽国”之称。主要河浜有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陆家浜、侯家浜、中心河等汉末至尊。据嘉庆《上海县志》卷首《古上海镇市舶司图》超级衙内,城厢一带在宋末有近30座桥。至清代已达56座桥,其中有跨肇嘉浜的关桥、龙德桥、郎家桥、曼笠桥、阜民桥(县桥)、虹桥、斜桥等,跨方浜的十六铺桥、学士桥、益庆桥、长生桥、馆驿桥等,跨薛家浜的青龙金带桥、小普陀桥、小闸桥等,跨陆家浜的万宁桥、海潮寺桥、平道桥等,跨侯家浜的福佑桥、安仁桥、香花桥等,跨中心河的中心河桥、西仓桥等聚星天华。由于河浜提供生活和交通的便利,沿河不少桥附近成为居民点乃至集市加藤玲奈。随着县城人口增加,河岸民宅日益密集、扩展,沿河船埠林立,商号栉比,形成江南水乡格局。
1884年上海老地图中老城厢内各处重要河道、巷弄和桥梁
明清时老城厢的城市景观有两个主体:一为河浜,其大者可行船,小者服务于居民生活;二为巷弄,曲折而狭窄,主要供人行走牛粪火锅。观察现存的清末时期老城厢地图,都可以看到图中巷弄错杂曲折,与纵横交织的河浜互为依托。这些巷弄从形态和走向上也与河浜相辅相成。
清末年间拍摄的上海城外某处河道及民居
20世纪初,上海城内一处临水而建的货栈
肇嘉浜兴衰
说到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自然是顺理成章。而在上海市区曾经也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浜,贯穿东西,这就是肇嘉浜。19世纪中叶踩踏终点站,它是一条碧波荡漾、岸柳成行的通航河道。东起朝宗门(今大东门) 医妓·荣华馆,从郎家桥入水门永城人才网,引黄浦江水横贯上海县城,西出仪凤门(今老西门)水门南下,流至斜桥、罗家湾(又称卢家湾刘建杨,原卢湾区名称之由来)直奔徐家汇的蒲汇塘。长约5公里王锦蛇,宽约30米,深3~4米。肇嘉浜与蒲汇塘交汇处称蒲肇河(大致为现今漕溪北路走向)。向西可通航至七宝,远接松江,进而联通太湖水系。上海县城内及周边的许多商贸活动以及货物集散都要通过肇嘉浜,物流通商意义重大。
1914年,肇嘉浜及其沿岸地区开始了史上最大变迁夏玉顺。工厂、商户以及居民开始大量聚集,市井的繁荣也带来市政管理问题。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肇嘉浜将相本无种。建筑、生活垃圾也都倾倒浜内。日积月累,河道逐渐淤浅,水质恶化。至20世纪30年代,仅能勉强通航小船。
分别为20世纪早期、20世纪30年代以及40年代的肇嘉浜影像
20世纪30年代的肇嘉浜
1937年的徐家汇路。图中可见肇嘉浜几近干涸。路上可见一辆公交车,推测为法商运营的二十三路,从斜桥至徐家汇。肇嘉浜北侧道路为徐家汇路,南侧道路为斜徐路,20世纪50年代填浜筑路后,两条路的大部分成为肇嘉浜路的路面,只留东端一小段还保留原名明末1625。
1948年拍摄的肇嘉浜及大木桥
肇嘉浜上的部分桥梁
桥梁名称
位置
建造年代
材质
拆除年代
天钥桥
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口
1905年
木
1954年
东庙桥
肇嘉浜路东安路口
不详
不详
1954年
谨记桥(西庙桥)
肇嘉浜路宛平路口
1908年
石
1954年
大木桥
肇嘉浜路大木桥路口
1913年
木、石
1954年
枫林桥(丰林桥)
肇嘉浜路枫林路
1920年
石
1954年
万生木桥
肇周路万生路口
清同治年间
木
1908年
万生桥
肇周路万生路口
清同治年间
石拱
1908年
井亭桥
肇周路合肥路口
清同治年间
石拱
1908年
吴家石桥
肇周路建国路口
清同治年间
石
1908年
斜桥
徐家汇路陆家浜路口
明弘治年间
石
1926年
局门桥
徐家汇路局门路处
1915年
不详
1930年
新桥
徐家汇路蒙自路口
1915年
不详
1930年
鲁班桥
徐家汇路鲁班路口
1915年
不详
1930年
1937年拍摄的肇嘉浜及一座桥梁
此后又由于截流筑路等原因,林正宏原本为活水泾流的肇嘉浜实际上已经成为断头死水浜钋怎么读,沿岸环境及水质进一步恶化。至1947年,两岸有棚户2000余户、居民约8000人,成为旧上海最大的水畔棚户区。事实上,从19世纪后期开始朱侦,随着租界的扩张以及城市化的进程,上海地区许多河道与肇嘉浜都有着类似的的命运。
疏浚,治标难治本
由于上海地区位于太湖碟形洼地的边缘多爱你一天,地势高亢,同时又地处太湖泻水通道尾间的感潮区内,排水不畅和潮汐型泥沙淤积的双重影响,使该地区的河道浚治自古以来就是水利工程的核心问题东京灰姑娘。虽然历代政府勤加疏浚,但屡浚屡淤,河道淤浅始终无法根本解决。对上海老城厢而言,除上述自然原因外,由于城镇人口集中,商业发达,人为污染和侵占河道的现象也很严重,从而使城内的水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
20世纪20年代,上海城中某处河道
清末的洋泾浜。两岸各式中西建筑鳞次栉比,水道中航路繁忙
这幅图中的洋泾浜已几近干涸
清末年间的上海护城河及大境阁
填浜筑路城市变迁
对比老城厢城市化初期填洪筑路与租界早期河道改造的过程和动因,二者虽然动因不同,但确有异曲同工之处。选择条件已成熟的填浜筑路 一千个奥特曼大战一千个怪兽电影,加快了老城厢近代化进程的步伐。以下这些名字绝大部分对于现今的上海人是非常陌生的,但其实它们就是我们现今每日行走其中的道路前身,斗转星移,水陆巨变。
肇嘉浜——白渡路、复兴东路、肇周路、肇嘉浜路
洋泾浜——延安东路
周泾(泥城浜)——西藏中路、西藏南路
护城河(城壕)——人民路、中华路
黑桥浜——福佑路
方浜——方浜中路、东门路
南长浜——复兴中路
北长浜——金陵中路、延安中路
打铁浜——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顺昌路、自忠路
马义泾——南昌路、雁荡路、重庆南路
东溇浦——瑞金二路西侧街坊
赵家浜——瑞金一路长乐路西北
沈家浜、张家浜——局门路至肇嘉浜路
小浜湾——进贤路至巨鹿路
东芦浦——石门一路(部分)
西芦浦——镇宁路(部分)
寺浜——大田路
陈家浜——成都路(部分)
闸港——吴江路
姚家浜——新闸路
柳营港——柳营路
穿洪浜(川虹浜)——天目路、海宁路
下海浦——海门路
高塘浜——长阳路
…….
还有许多路名和地名至今仍旧保留着“浜”“泾”“河”“港”等的后缀,这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延续。
上海旧县城水道示意图。图中还标出了原有桥梁的位置
1914年,老城厢填护城河、拆城墙、筑中华路的影像
原静安区历史河道示意图
徐汇区历史河道示意图
虹口区历史河道及桥梁示意图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
编辑:张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