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麦当娜女儿【视频】高晓松入职哈佛!这个大脸研究员,是如何被哈佛看上的?-智慧青藤网

全部文章 admin 2020-05-08 238 次浏览

【视频】高晓松入职哈佛!这个大脸研究员,是如何被哈佛看上的?-智慧青藤网


日前,高晓松在微博上宣布正式入职哈佛,当研究员(associate),并立志“将努力做一个较好的知识分子”。

同时在哈佛的官方网站上,也公示了高晓松的职位信息↓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高晓松这次入职的是哈佛著名的东亚语言与文学系(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azations)。

哈佛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是哈佛著名的大文科院系,主要研究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亚文学、佛教史、电影和文化历史发展。
虽然担任的研究员一职(associate)在国外大学属于初级职位,但显然高晓松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在哈佛入职第一天,高晓松就兴冲冲地泡在哈佛图书馆里,沉浸在赛珍珠、林语堂的文献研究中。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国旅华作家,曾随传教士父亲长期居住在江苏镇江、南京等地,与中国渊源颇深。
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曾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
而这则消息也在微博上炸开了锅。
有网友调侃说:哈佛:这是我见过脸最大的一个研究生。
还有网友是如此花式“盛赞”的---



在众多评论中,有一条这样的回复被点赞了100多次:一个一流词曲家,二流歌手,三流导演,通过努力成为了哈佛研究员,多么励志的故事。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为娱乐圈首位哈佛学者高晓松到底经历了什么?
北京大院子弟
高晓松成长于北京大院,家中长辈都是中国科学界的扛鼎大牛,曾自嘲:在我们家,不是硕士学位那都是文盲。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
外婆:陆士嘉,流体力学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
父亲: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母亲: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师从梁思成
从小,清华园便是他们家的后花园。和他们家住在一个大院的,都是开国大将或是国家级院士。

少年就读于全国数一数二的中学--北京四中,高考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
然而,在清华读了三年雷达专业后,高晓松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当科学家,便毅然从清华退学,放弃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清华文凭。
校园民谣音乐人& 淘沙娱乐圈
从清华退学之后,高晓松就踏上了叛逆的文艺之路,不顾父母劝阻,四处流浪,去过海南驻唱。

合作不快,打道回府,回京路费不够,便在厦门大学停留半年,和这里的流浪艺术家切磋音乐技艺,在此,校园民谣的火种被点燃。
随后回到北京后,千辛万苦拉到老狼、蒋涛、田京山、赵伟四人,组成了一支叫“青铜器”的校园摇滚乐队刘怡君老公。

《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恋恋风尘》浅吟低唱着那时大学生或明媚、或忧伤的纯净青春,诉说真情、浪漫、迷惘和沉思。
隔着时间的风尘,如今听来依旧有旧时光温暖的味道伍媚,好似回到了那白衣飘飘的淳朴年代麦当娜女儿。
当然除了音乐之外,高晓松还尝试过导演、制片人的角色,拍过《那时花开》《大武生》等电影。
但总体来说,高晓松的电影反应平平,他的事业被贴上了高开低走的标签,几年之间,似乎在娱乐圈沉寂了一般。
折戟酒驾:囹圄中痛思人生
更坏的事情发生在2011年5月9日,刚参加完《大武生》的活动,回去的时候,等不及代驾,醉驾被捕。
尽管他的辩护律师说,因为血样传递过程中存在程序瑕疵,这本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辩护点,争取宽大处理。
但高晓松诚恳认错,主动放弃了律师为其辩护,选择承担酒驾的最高量刑--六个月的刑拘。
然而,这段苦涩的监狱时光,反而给了他冷静思考的时光。
他说:我在里面回想从前的生活,经常把脸埋在褥子里说,邓佩仪我以前怎么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活该还债。
清苦之中,他开始重拾少年热情,读书、写作、翻译、教狱友写诗。
这段反省时光让他在近知天命的年龄,选择了人生另一种生活方式。
羽扇纶巾张玉嬿,侃天说地
出狱后,他正好赶上了知识经济、内容抢滩的黄金时代,于是乎,文人高晓松开始大展拳脚。从2012年开始,连续6年,做着脱口秀节目《晓说》和《晓松奇谈》(后者现已停播),以及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
每次伴随着Zombie的开场曲,
以及熟悉的开场词
路,走了44年
方向,却不止一边。行装,偏爱黑色内心,却是此间少年护照,48页。但每个终点都值得赞颂千篇旅程,左右万里。时差却最多一天。世事,上下千年。却偏要说出瞬间。2013,世界依旧很大。大到可以-----“晓说”
这位大脸大叔一边摇着扇子,一边侃天说地。

他喜欢讲历史,擅讲欧洲大航海时代、讲地理决定论、讲欧洲中世纪骑士团、讲大国崛起的各个瞬间,讲民国白衣飘飘的年代,讲大学的意义。

(高晓松谈加拿大历史)
他擅讲人物故事。对象可能是肱骨重臣,可能是妄人列传,也可能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小人物,就有法国太阳王、时代开创者拿破仑、晚清重臣、也有自家二叔的故事、甚至还有陈诚家的司机……
理工科出身的他,偶尔也讲科技新贵、讲各种繁复的科学原理,讲未来趋势,讲人工智能。
除了做脱口秀奸人坚,他还去《奇葩说》,和马东、蔡康永和那些奇葩辩手们一起群雄激辩,驳斥彼此。

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高晓松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知识网红。
阿里的国际化招牌
除了每周录制脱口秀节目之外,高晓松在阿里巴巴还有分正式的工作--阿里文娱战略委员会主席。

于是乎,我们听到了高晓松那一口京味英文,看到了他如何向外国人讲解中美娱乐圈区别。
↓高晓松全英文采访↓

也有和比尔·盖茨全英文访谈,一起谈论全球化、谈未来世界的发展。
↓高晓松对话比尔·盖茨↓

雜·書舘的守门人
而接近五十知天命的年纪,高晓松不愿仅仅做个互联网时代的网红和阿里战略主席了。
商业活动之外扎肝,他重拾读书人的乐趣,在北京京郊马泉营附近开了间雜·書舘。

这间书馆不同于商业图书馆,收纳的书籍多为珍贵绝版书,有线装明清古籍,民国期刊图书,西文图书、名人信札。而且,这间免费提供茶水、水果、酸奶的图书馆完全免费向公众开放。

而作为馆长的高晓松,在一次座谈会上,这样概括开这间书馆的初衷--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情乐享驿站。民间存在着很强大的东西蟒缘,不要把它埋没了。它已经很古老,已经放了很久很久,我们要走出顾影自怜的历史研究,让它变成一种悲天悯人的东西,而不是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掌握的东西。
在2017年新年之际qq钻皇,高晓松还亲自为杂书馆写序,表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的儒者决心。
雜書舘序
乙未十月,止于大雪美豹金融,客机折戟埃及,平民溅血巴黎。天地不仁,举世惶惶。居庙堂者全无庙算,处江湖者粪土江山。或曰大限将至传奇纨绔少爷,争诵末世遗文。同月,于京郊,于天之角,大藏家献书百万,变藏经楼为图书馆。请余为首任馆长。余年少时,自诩文青翘楚,浪子班头。读书破万卷惟阅后即焚,云游数十国而居无定所。卖琴棋书画媚众,弄雕虫小技营生。及至不惑,识大藏家,乃知浮华浪掷如当下,仍有大隐于市,不坠青云之志。观其藏,洋洋数十万民间之宝卷、杂志、鼓书、杂字、书信、教材;浩浩数百年华夏之信仰、民生、娱乐、改良、革命、沉沦。于官修机器人正史之外,别有一番呼吸与血肉。历史于此不再顾影自怜,反生出一派悲天悯人。于是与大藏家议,将此书馆命名为:雜書舘。馆长曰:以史为鉴,无非再添几分偏见;以梦为马,最终去了别家后院广汉市长信箱。不如大雪之后,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龙井归,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不绝如缕。
而如今,高晓松入职哈佛,在追逐诗和远方的路上又迈了一步。年近50的他渐渐收敛了锐气和狂妄,把时间、精力和热情全部投入到自己想要去做的事,他乐在其中,或许这就是他的“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
我们经常误读高晓松的“诗与远方”,其实他是在教年轻人和中年人要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天堂餐馆,这与物质没有关系,是一种对赤子之心的渴望和追求。
下面是高晓松对“诗与远方”最好的解释,与大家共勉。

作为藤粉,我们还是能学习就学习,多点知识储备,总归不是坏处。
祝愿这个哈佛史上最大脸的研究员,能在大洋彼岸给以梦为马、尽情泼洒文青才思,在知天命的年纪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