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三国志online官网【读史】丝绸之路上的8位先行者-江门先锋

全部文章 admin 2020-05-16 356 次浏览

【读史】丝绸之路上的8位先行者-江门先锋


历史的长河中,曾有无数使者踏上这连接东西方的丝路,为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天我们介绍比较著名的8位。张骞:深入丝路东段的汉朝使节

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决定派张骞到西域去联络月氏共击匈奴。张骞率匈奴人甘父和100多名随从离开长安,开始了西域探险之旅,一去14年,虽然张骞没能说服月氏与汉结盟网王之中国魂,却第一次给中原人带来了西域地区的可靠消息。
公元前119年猎物者,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劝说乌孙迁回河西故地。虽然乌孙首领不愿再回河西故地,但最终派出使臣随同张骞回汉,向汉朝进献乌孙马开心家族。
从这个时代起,中亚与中原之间的“丝马贸易关系”就正式建立了王卓实。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西域历史从此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法显:西行14年的求法高僧

法显3岁出家,他在长安学习佛法的过程中,深感律藏图书的缺乏,遂与僧人慧景、道整等人相约,一同西行天竺求法。
法显一行于公元400年前后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后他由天竺乘商船到斯里兰卡,再乘商船东归,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南京。三国志online官网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4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
《法显传》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是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玄奘:《西游记》里的原型人物

玄奘少年出家,求学过程中,感到佛典互相矛盾之处甚多,于是决心赴天竺本土求经。
贞观三年(629年),他从长安,经凉州玉门关出发,抵瓜州,穿过今哈密抵达高昌,由此西行出吐鲁番盆地,转向天山南麓诘问的读音,一路西行至今阿克苏附近,由此西行,翻越天山,辗转经过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等地区,向南进入天竺。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后来游历天竺各地,并与当地佛学家辩论仗剑诀,名声大震。
玄奘在天竺学习了近二十年李秀晶,于公元641年启程回国,经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经和田、且末回到了长安,并同时带回了657 部佛经。同时,玄奘还将西行沿途的风土人情、政治、历史、文化等编纂成《大唐西域记》匪帮说唱传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海屯一世:穿越中亚的小亚美尼亚国王
  海屯即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小亚美尼亚是13世纪小亚细亚东南部的基督教国家,1244年归附蒙古谭凯个人资料,成为属国。
1254年春,海屯一世东行谒见元宪宗蒙哥皇帝。其一行经谷儿只(今高加索山之南格鲁吉亚),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山脉),于当年5月至伏尔加河下游拔都宫帐,再奉命继续沿钦察草原东行,渡扎牙黑河(今乌拉尔河的突厥语名称),进入中亚草原,溯也儿的石河(今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谷,翻越阿勒泰山,经蒙古草原清色莲华,于同年9月到达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哈剌和林在元代又称“和林”),受到宪宗蒙哥的接见卫诗雅。当年11月,从蒙古启程,先沿原路越阿勒泰山,南下至畏兀儿,再西行经撒麻耳干、波斯归国。其《行记》收录在他东行的随员、历史学家乞剌可思·刚扎克所撰之《亚美尼亚史》中,是13世纪东西交通和中亚地理的重要资料,先后被译成俄、法、英、德等各种文字。
马可·波罗:往返于东西方的使者

马可·波罗是元朝世界旅行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生于1254年,其父尼柯罗·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1271年,尼柯罗一家三人取道伊利汗国,经今伊朗、阿塞拜疆至波斯湾,后沿古代丝绸之路经乌兹别克斯坦、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斯坦进入元朝控制下的新疆喀什,后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行,经和田、若羌至河西,于1275年抵达上都。据马可·波罗自述篮球火第一部,他游历了中国的许多地方,如今天的北京、西安、成都、大理、济南、扬州、镇江、杭州、福州、泉州等。1289年蓬安天气预报,马可·波罗一家随使臣取道波斯归国。马可·波罗一行约于1291年初从泉州启程,经苏门答腊、印度、桃里寺、君士坦丁堡回到威尼斯。
后他口述了自己的东方经历,文学家鲁斯蒂安诺笔录其故事,于1298年成书,即《马可·波罗游记》。该书在意大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直是欧洲人了解东方的主要资料之一。
伊本·白图泰:伟大的穆斯林探险家

伊本·白图泰是摩洛哥人,1325年离乡赴麦加朝圣,后开始周游列国。他于1333年抵德里霍凡,受封为法官。1342年,元顺帝遣使至德里通好,德里王命白图泰率使团随同元使回访中国。
使团中途遇险,白图泰幸免于难,但失去随员和礼品木浴盆,无法回德里王处复命,遂游历于马尔代夫群岛、锡兰山等地。后来从孟加拉乘船至爪哇等地,再航海至泉州。他游历广州、杭州等地,后折回泉州,乘船西还。经爪哇、苏门答腊于1347年到达印度,经阿拉伯半岛东岸、波斯湾、报达、叙利亚等地。
1354年,白图泰奉摩洛哥国王之命到都城口述其旅行见闻。国王派出书记官以阿拉伯文笔录成书《伊本·白图泰游记》。他的游记是研究14世纪上半叶东方诸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宋佳妍
汪大渊:东方的马可·波罗

汪大渊,南昌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1330年,他从泉州首次出洋,沿西洋航线行,航达印度洋诸地,到达斯里兰卡,继而西行进入阿拉伯海,此次航海历时5年,归国后曾著有旅行记。此后不久,他又第二次从泉州启程,从泉州渡海,先至台湾,然后赴小东洋诸地俞隽,即今菲律宾诸岛、文莱,再绕加里曼丹岛,转入大东洋西部的爪哇、帝汶诸地。
他撰写《岛夷志略》融会了两次出洋的经历。汪大渊自述他在海外曾赋诗以记已过山川、土俗、风景、物产,其书中所记之事,皆身所亲历,耳目所亲闻亲见、该书收有汪大渊所访问过的地方99个条目,全书涉及亚、非、欧三大洲220多个国家与地名,是考察元代远洋活动重要的原始资料。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永乐三年(1405年)夏,郑和率船队自苏州刘家河(即今江苏太仓浏河)行至福建。同年冬趁北风经占城、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巨港)、苏门答腊(今苏门答腊岛之萨马朗加)、南巫里、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最后抵达古里(今印度西南沿海之卡利卡特)。苏门答腊在古代是东南亚—孟加拉湾地区主要的航向分流中心。郑和船队多次从这里派分船队分赴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榜葛剌(今孟加拉国)、锡兰山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等地。第二和第三次航海的最远目的港都是印度的古里。其中第二次出使时在锡兰山立汉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3种文字石碑,颂扬了锡兰佛教之盛,及明船队向当地佛寺布施之事。
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第四次出洋,抵波斯湾忽鲁谟斯(今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第五次出洋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冬,其大半航线与第四次同,抵达忽鲁谟斯,再沿阿拉伯半岛西南行经阿丹隐形降权查询,渡红海进入东非卢本娟,访问沿岸诸地而后返回,船队回到中国的时间是永乐十七年(1419年)夏。第六次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冬,忽鲁谟斯等16国使臣归国,成祖遣郑和率船队同行。明朝船队及其分遣队造访了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甘巴里等许多国家。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