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第244期)《云在天边》程桂兰演唱 吴小平用音乐讲述的故事-吴小平用音乐讲述的故事
天边的云朵常常将人们的思绪带向远方。远方有梦幻,有眷恋,更有美丽的乡愁。这首歌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画,表达了对家乡、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旋律,蕴化出水彩画一般温柔明亮的爱意。)
作词:阮晓星
作曲:吴小平
编曲:阎律
演唱:程桂兰
程桂兰,演唱者。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文职一级,技术三级,享受军职待遇。曾担任原总政歌剧团业务副团长及艺术指导职务。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军旅艺术委员会主任,第八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原解放军艺术学院。
程桂兰曾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九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主角奖、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表演一等奖、全国曲艺大赛一等奖,全国戏歌大赛金奖等大奖。她的演唱专辑《“桂郁兰馨”程桂兰民族声乐系列专辑1--12》获得了第二届国际音像博览会歌曲类金奖。她的成名曲《太湖美》(无锡市市歌)在全国广为传唱至今已有近40年,她演唱的《茉莉花》《拔根芦柴花》《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作品已成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她涉足的艺术门类很广,能驾驭民歌,戏剧郭柯彤,曲艺各种艺术门类的作品,并且演绎的惟妙惟肖。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单位为她录制了数十张不同风格的演唱专辑。
程桂兰曾多次担任全军高级职称评委,国务院文化部专业声乐大赛评委,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比赛的评委和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委等。
程桂兰四十七年军旅生涯,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在军内外有着良好的口碑,被誉为德艺双馨的军旅歌唱家和舞台上不老的艺术常青树。曾参加过国家举办的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央视和全国各个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元宵晚会,八一晚会,国庆晚会等等。从80年代初至今程桂兰作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访问使者随国家派出的艺术团出访了德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蒙古国、朝鲜、等等30多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演出,深受大家的喜爱。
阮晓星,词作者。前线文工团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主要从事诗歌及音乐文学创作。多次获全国全军大奖。作品被选入《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中国女诗人名作导读》等十多种典籍。曾出版个人诗集。主要代表作品有:《望穿秋水》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一等奖;《格桑花》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黎明中的红星》获第六届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凝聚》获第七届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曾连续四届获得全军文艺会演声乐创作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军文艺会演“晚会文学撰稿奖”。担任获奖舞蹈诗剧《妈祖》及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剧本创作。
吴小平,曲作者。江苏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音协、剧协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作曲、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江苏省文化厅原艺术总监。曾获第十届文华音乐创作奖、第十七届群星奖、第七届音乐金钟奖、中国第十届电视剧单项音乐奖,多次获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设计奖。代表作有:歌曲《梅兰芳》、《青衣》、《俏花旦》、《问江南》、《美丽的中国梦》、管弦乐曲《垓下随想》,舞剧《格桑花与茉莉花》、《王羲之》,京剧《西施归越》、《飘逸的红纱巾》、《青衣》,越剧《陆游与唐婉》、《春琴传》、《李清照》、《柳毅传书》、《丁香》、苏剧《红豆祭》、锡剧《江南雨》,晋剧《红高粱》,话剧《韩信》、《此心光明》,木偶剧《嫦娥奔月》,民族歌剧《青春之歌》等。
“出神”而“入化”
——关于《云在天边》的联翩浮想
许志斌
与小平老师相识已近30年了,记得大约在1989年,就读南艺本科作曲专业时,小平老师还是30岁出头的青年教师,给我们上民族音乐“四大件”之一的《曲艺》课,课堂上,各种曲种、戏种的唱段“信手拈来”地唱给我们听,大家无不叹服其对传统音乐的深厚积累。当年所学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等等曲艺唱段至今还记忆犹新,可能就从那时起,激起我对民族音乐的旋法、韵味、律调、表现手法等等方面的浓厚兴趣,也或多或少对我自己的创作和思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毕业后在外地任教、继续学习辗转十几年,回到南艺任教时,与小平老师接触机会渐多,对他的创作也逐渐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近十余年来敲敲爱上你,小平老师可谓佳作不断,像《梅兰芳》《青衣》《俏花旦》《桃花扇》《西厢记》《牡丹亭》等等传统戏曲题材的作品,以及像《板桥竹》《李清照》《霸王吟》《虞姬》《伯牙琴》等等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相关题材的作品,构成其歌曲创作中最富特点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这些作品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其中皆饱含着深植于传统而又求变、求异、求新的艺术追求。每首歌曲,似乎都能让听者体会到意象层次的丰富性和准确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创作者游刃有余地将赋予情感和意象的旋律音调流布于变换游移的调域空间中,既在旋律技法上求变以图层次和色彩的丰富性,又在调性调式的发展布局中求通以应情感与戏剧性跌宕之深广度,借用《文心雕龙通变第二十九》所言:“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文之当此,小平老师的创腔度曲,似亦当此说。
除了上文提及的这类题材的作品,小平老师还创作了大量“现实”题材的作品,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李方伟,就如这首《云在天边》。初听之下,音调婉柔,色调绚美,令人浮想联翩。创作者的想象力在“云”这一物象的凝思中驰骋往来,神出神入,三拍子的流动韵律仿佛游子心绪随着天边的云卷云舒翩翩舞动,而不时出现的“民族花腔”的运用,似如神来之笔,既在演唱表现上有所创新同时又拓展了情感表达的空间幅度。主要旋律音调的下行形态与频繁向上四度调域(下属、重下属)侵入的色彩扬升形成了张力状态下的平衡,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淡淡愁绪与梦回故里的欢愉交融在一起的情感状态,歌词中近景远景,此时彼时的时空场域的变换也因曲中频繁的调域空间游移而得以喻示。如此等等恰应《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所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对照乐谱细细品赏,颇觉其中调性和旋法特征富有深意、耐人寻味,技术手段上自成一体,邓佩仪且无不尽表情达意之用,值得一探究竟:乐曲开头三个小节的乐队引子即点描出整曲的核心音调材料,四个音组成的两个叠合的五声性三音列(5612,561+612),这个凝练的音调“轴”( 大二加小三或反之:124 235356 3#46 561 672)将遍布全曲,是构成乐曲五声性民族风格基调的主要因素;接着序唱三声“噢”,前两声再次强化三音列(356,612),后一次似乎游移到下属调(612即是下属C宫调的356),因此,第三声 “噢”以4为支点形成的全音阶片段显得顺理成章(4即为G宫下属调C宫调的宫音,4567即为宫商角变徴),变徴音的引入使得音调风格具有一定的雅乐音阶韵味鸟居美雪,同时为旋律在下文中向重下属调(F调之于G调)和重属调(A调之于G调)出离、游移、侵入、辗转埋下伏笔;接下来的乐队引子出人意料地以一段华丽的富有和声小调特征的快速走句引入主歌,这段旋律以小调特征的动机开始,调性上暗示了下属调的下属调F(重下属调),经过两次严格摸进侵入bB调和bE调域,再回到e和声小调特征的走句音型。
主歌由两个平行大乐句构成,第一句音调基本由核心三音列展衍而成,第二句的结尾处似乎也像引子部分一样游移到下属调(手法也一样,通过严格摸进,4325是前几小节1762的上四度摸进)亮视网,而接下来主歌与副歌的过渡,进一步侵入到下属调的下属调,乐谱中标记为1=F,歌词为“啊”,这段处理可谓妙不可言,从主歌结尾到过渡段落的“出调”是通过下属调再到重下属调渐次到达(G-C-F),而从过渡到副歌开始再回到主调G的“入调”则直截了当地进入(F调的7等于G调的6,类似于传统音乐旋宫犯调之“双借”手法,此处为上二度调重属方向“变宫为羽\变徵为角”;反之则为下二度重下属方向“清羽为宫\清角为徴”)阿兹漫画大王,由此副歌的色彩和情绪扬升之感扑面而来。
副歌部分也是由两个平行大乐句构成,音调上依然突出核心三音列,但旋幅更大,以配合色彩和情绪的扬升(第一个小句三小节内就达到九度),并且更为坚定地在两个调域中游移,G宫调和下属调C宫调(通过对G调4的强调,即“单借”之“清角为宫”,产生上四度下属方向调性色彩变换),在第一遍副歌旋律结束进入乐队间奏时(歌词“绕着我家乡”处)乐谱标记转入1=A调,这里从谱面标记来看似乎犯入的还是相隔三律(大二度)的“双借”调关系(G-A),而实际的听觉感受是相隔四律(小三度)的“三借”调关系(C-A),因为在副歌结束句由于不断强调G调的4音,实际上与A调相衔接的曲调已经犯入G调的下属C调,其调性色彩关系又进一步得到扬升。整个主副歌部分进行大的反复之后,进入结束句,结束句两次在G-A-G-A调域中穿梭游移,最终结束在A调主音上,以发挥演唱者漂亮华丽的高音A。
统而言之,整曲由于核心音调的“贯穿”以及在调性游移与旋法的结合上合理而自然婢女异闻录,以相对统一的音调核心在不同调域之间呈现幽灵箭毒蛙,形成听觉“焦点”的变换和游移,从而产生丰富的听觉层次感,可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作为一首结构不大的歌曲天纵狂颜,有如此之调性纵深,确不多见(这使我想起了姜白石的自度曲),其中调域关系不仅丰富而且有章法,在调的“出离”与“回归”上“收放自如”李东国。我的感受是,乐曲中的调性游移明显区别于西方式的离调转调而基于我们民族自身的调式调性传统,我们的民族五声语言本身确实还蓄含着丰富的调性关系的可能性,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挖掘和实践。
所谓“出神”者,《楞严经》云‘其心离身,反观其面’是也。如果说,可以将“身”与“心”的分离和相互返照关系比作“调域”与“旋律”之间的关系,那么作曲家所运作之旋律在如此扩展的调域空间中“出入自由、往来无碍”,实可谓,神之出也,不论远近,皆能往来,而入化境,谓之“出神入化”矣蒋羽熙。歌,可以很“好听”;歌,可以很“有情”;歌,也可以很“有意味”,更进一步,歌曲创作如果还体现出基于传统的创新性,且具有圆融各种技法与风格而富有个性的语言特征,这样的创作就已经超越了体裁的局限性,对于目前在新的历史境况下复兴传统文化,创建属于当下的新的民族音乐语言,必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许志斌
作曲家灵草师,199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作曲专业,后于上海音乐学院分别获得作曲硕士(2001)和博士学位(2007),南艺首批艺术学博士后(2008-10)。现为南艺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导,系副主任。创作作品涉猎广泛,主要作品包括交响幻想曲《霸王鼎》、中音萨克斯独奏曲《鸟与海》、弦乐四重奏《涌现》、木管五重奏《流形》、大型交响乐队作品《渺邈》、男中音与交响乐队《晓风/残月》、民族管弦乐《冲虚》、民族室内乐《凤栖梧桐》、钢琴独奏《石涛画境Ⅲ——“山水清音”》、民族交响剧场《康僧会》等等张钟仪。
专家点评
吴小平创作特别中国,特别艺术。 ——付林
吴小平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作曲家,歌曲处理技法新颖独到,细腻,善于抒情,动人心扉! ——沈尊光
沒有丰富的积累金运之旅,黑道之特种兵王深厚的功力和持之以恒的实践难创造如此丰富多产的成果。向小平祝贺致敬!——陶思耀
吴小平教授的原创声乐作品独树一帜,构思巧妙,诗情画意,別具一格,具有丰富的戏曲音乐功力和时代气息。丰满的交响织体,独特的节奏对比、新颖的调式交替,描绘出每首作品鲜明的音乐形象。委婉、动听、感人、难忘。为他精彩的作品讲座敬佩自豪!祝贺好友写出更优秀的佳作! ——李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