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脱贫日的约定》】④戏里戏外-远安精准扶贫
文/李倩茜
在微电影《扶贫日的约定》中,我饰演的是毅然挣脱父母庇护、来到扶贫一线的驻村队员张颖。结缘张颖,是我的幸运玩伴猫耳娘。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远安姑娘,老家在花林寺镇魏家冲村的山旮旯里,和我们这部戏的主要取景地在一条山脉。我的祖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大山里守着贫瘠的土壤耕作了一辈子腐乳肉的做法。
2000年那年,我8岁,回一趟老家要和哥哥走上四个小时的山路,吃的水来自一口人工开掘的土井,兄弟姊妹们会为了一碗炕土豆片争得不可开交,亲戚们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2014年的时候,我22岁,回魏家冲的路扩宽了、铺了通村的硬化道路,老家的屋前架起了自来水,屋后天河水窖蓄满了水,叔叔伯伯们靠种植香菇袋料、喂猪、养羊,在县城买了房、在安置点盖了新楼,年幼时跟在我身后玩耍的表弟考取了武汉大学。
2016年,我已是县政府办公室的一名青年干部,而我们单位正好驻魏家冲村。这一年,作为市级贫困村的花林寺镇魏家冲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镇、村的带领下率先脱贫出列。有幸见证,致诚感动。
2017年,我们单位挑上了更重的“担子”——驻洋坪镇百井村。洋坪镇百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54户,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挑灯学政策,每月2至3次入户走访,为他们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帮助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贫困户们发展产业致富,allan县里出台的金融、医疗、教育等各类扶贫政策为老百姓脱贫致富保驾护航,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魏家冲村到百井村,我切身体验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个别贫困户缺乏主动拥抱新事物、靠自己改变贫穷的信心,甚至对帮扶存在抵触或“等、靠、要”的心理酥鱼的做法。作为一名年轻的扶贫干部,我该怎么做呢?答案在我拿到剧本之后。
接到县扶贫攻坚办预约通知,初次去试镜的时候,我是抗拒的。在全县精准扶贫攻坚拔寨的关键时刻,去参拍一部微电影似乎并不合适。但在读过剧本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张颖、王强就是我们身边的驻村干部啊!刘老汉就是我也困惑的帮扶难题啊!
影片再现了我们的扶贫工作,探讨了“什么是贫困”、“如何脱贫”和“怎样才是真正脱贫”等一系列问题猛虎教师。“物质脱贫是基徐焕升础,思想脱贫才是关键真女神转生4。”这是女主人翁的台词,也道出了我的心声。
参与拍摄的过程很短暂,影片杀青后夜礼斌,我马上回到了繁忙的工作岗位。第一次当“演员”中脉远红,我内心很平静,没有一丝波澜。不求华丽尊荣,但求平凡向上。片场上,生活中,始终是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特别幸运代号蓝色行动,直接参与了精准扶贫这项伟大的事业。习总书记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王强、张颖是这么做的,我身边所有的帮扶队员都是这么做的,我一定也会这么做。
戏里戏外,真情流露左乐芬。郑恩柏小康路上,你我同行!
观看精彩影片,请点击这里↓↓↓
重磅||远安原创微电影《脱贫日的约定》上映张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