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华婷婷熨斗乡下已失传的老手艺活——打糊基-熨斗传统文化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3-30 266 次浏览

华婷婷熨斗乡下已失传的老手艺活——打糊基-熨斗传统文化

华婷婷

编者的话
时代总在向前发展新技艺总会层出不穷,旧技艺总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是历史,虽然这些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我们需要将这些美好的记忆留存于心。因为这不仅仅是我们熨斗人对农村生活的记忆,他更多的是包含着乡亲们那难以遗忘的情怀。
今天咱们来聊聊老家熨斗乡下的老手艺活——“打糊基”,不知道如今咱熨斗的父老乡亲们还有多少人记得这活儿,还有多少人会用?反正我是不会玩这个,但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倒是见到过不少,说心里话这个工具确实挺好玩的。

过去烧砖不容易,煤炭缺。因此,砖缺得出奇,价也贵得吓人,人人惜砖似玉。在那砖十分珍稀的年代,糊基简直成了人们建设的必备物资。糊基的历史有多久?已难考证。反正大家在千年古刹,在古宅古墙之中,到处都能看到糊基的身影。听老人讲:“这是几千年前,鲁班祖师爷传授给人们的,是这位祖师爷为解决群众建房困难而发明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建筑材料,往往是从打糊基开始。谁家打起几垛糊基,于是人们就知道这家要叫匠人,要盖房子了。

见过打糊基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个工具看起来简简单单一个长方形的木匣子框,可是它的功能很强大,会瞬间把散土放进去出来变成一块结实的像“大饼干”一样的土块。
早些年人们居住的房屋就是用这一块块泥土打出来的糊基垒起来的,虽然跟现在的混泥土,钢筋水泥建筑的高楼大厦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在当时看来能遮风挡雨就已经很不错了,八九十年代谁家想修个厨房,砌个灶台,垒个猪圈直接在院子里打一些糊基,三五天就修好了还不花一分钱,是不是觉得农民还挺聪明的。

说实在的,那时候会打糊基的年轻人,找对象都比别人有优势的多。记得我小时候,邻村一位会打糊基的青年,来我们院子在相亲时,礼物带少了些,受到了冷落,他十分尴尬,便走到门外溜达。碰巧一位初学打糊基的小伙打不好,摞不起,十分为难。这个青年主动上前指导,并示范操作,越干越得劲,竟连学的人也被冷落到一边。一会时间,就打成一垛,干净利落,学的人看得入了迷,引得大家来围观叫好。青年出尽了风头,满脸红光,十分得意。这时他相亲那家的姑娘她爸赶来叫他吃饭,一看这情景,心中先看上了这个青年,当时大家都夸他为女儿选了一个好女婿。老丈人丈母娘脸上都有光彩,一门亲事就这样订下了。

其实打糊基必须要湿土,而且湿度一定要合适,打糊基的设备四边用木条互相连接在一起只留一个能自由活动的开口的木匣子,工具就这么简单可作用确实很大。
打糊基的秘诀民间还有个顺口溜呢叫做“三铲九杵子,二十四个脚板子”其意思就是说:打一块糊基需要三铁铲土,用脚踩踏二十四次,在打上九杵子就成型了,成型后退出糊基圈子,双手轻轻的搬起糊基,整齐的垒在一起,等到太阳晒干透就可以用了。这是干糊基,还有一种水糊基其做法是找细土用水和稀泥将稻草切碎和在稀泥一起,再用农村家里养的大黄牛在稀泥里面踩让稀泥发酵,再把稀泥放进木匣子的工具里面踩实了取掉木匣子工具,一块糊基就做好了,待太阳晒干透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现在农村不用箍瓦窑子了,盖房也一律用红砖了,土胚房,土墙,土灶台已经很难见到了,大家盖房用红砖,垒灶台也用红砖比以前方便多了,糊基这种建筑材料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而这些劳作的农耕工具它还为后辈们传承着农民们勤劳耕耘的古老农耕文化故事。
编写:张诗俊

请扫码关注熨斗传统文化
如果你身边有故事欢迎随时跟我联系
投稿热线
微信号 :15291518787
QQ :333589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