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avvcd【说古论今】陇山秦汉寻踪系列——古上畤下畤的发现(三)-关山大景区智慧游

全部文章 admin 2019-12-18 269 次浏览

【说古论今】陇山秦汉寻踪系列——古上畤下畤的发现(三)-关山大景区智慧游

编者的话: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称帝后第二年,刚刚一统天下的秦帝国,面临着一堆繁杂的事务,可是他却偏偏放下政务,带着驰骋沙场、无坚不摧的“秦俑们”和峨冠博带、文采斐然的“李斯们”不择路途遥远,跋山涉水来到那时尚处于荒蛮、人烟寂寥的莲花台上下畤来表达天之骄子对上天的敬畏和祈求。岁月更迭,“畤”在什么地方,还能找到吗?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史地人文的方向,共同开启一场寻奇探胜之旅。

1
时至两干多年后的今天,能否找到吴山和其阳的上、下畤呢?史既载吴山在陇州,我们且从古陇州今之陕西省陇县的方志查起。陇县现存最早方志是清增修明撰志,可惜其上因袭《新唐书、地理志》还称“吴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主增修县志的陇州知府吴斌陈奕诗,在其校勘的旧志时则对“县东南八十里”之吴山有疑。我们认为要寻找秦汉遗迹,应依秦汉史著为依据星辰骑士。《汉书·地理志》称吴山在西惊天核网,汧水出西北,我们应从西找,从地图看济水在西南的一支并不是主源,而其西稍北的一支才是主源,但西稍北的一支其上流已出陇州界,在甘肃境内。如果《汉书。地理志》所载,汧水出西北是正确的话,其西稍北的一支汧流正是历代史家、地理学家所疏忽的。我们决定从其疏忽处找。
2
陇县往西沿干河走40华里到固关,其地进人陇山腹地。陇山,古称陇抵,全长100公里,其三分之二在甘肃宁夏境,三分之一在陕西境花生酱拌面。千河,古称汧河,发源于陇山。古时称发源河的陇山之山峰为汾山,即吴山。从固关往西30华里左右进人甘肃省的华亭县界。从这里再向西,河谷窄狭峭壁陡立,其右岸岩壁上古栈道遗迹一直伸延进20华里左右,到华亭县麻庵乡的南庄村,然后南向上陇山,其山梁古释道遗迹沿山脊向西偏北延去。过麻庵乡西行10华里左右巢谷传,进入无人烟的森林区,千河从这里偏北而去。沿千河再走30华里左右到达陇山最高峰(海拔·2749公尺)。郑艳东这个陇山南端最高峰今称五台山。
3
千河上游这段水今称长沟河。长沟河水从五台山南麓西山沟到其主峰下为最终源头。从源头到其山梁顶,我们意外的发现山梁的另一边就是东北麓,竟是华亭境内汭水之源头暴打魏蜀吴。“二水源于一山”,使我们想起《朱诗》:“吴山出汧水出汭水”一语。难道我们脚下之山峰,就是失踪几千年的吴山吗猎命师传奇?那么其阳的上、下畤呢? 我们顺南麓望去,下边连绵的山峰低而且小,与群山不同的是,陇山以华、杨等杂木林为主,而这些小山峰上却以松柏林为主。向导说,下边这些小山峰是华亭名胜“莲花台”。过去香火遍及陇县、清水、秦安、庄浪,可兴盛了,可惜毁于“文革”,但庙残迹在,还留有很多石碑。我们按帝王不去祭祀,平民百姓会续上香火的设想,沿南麓下山(在长沟河东边的山梁),令人惊叹的是在这样一个荒山僻野中竞隐藏着一个如此奇丽的胜山。

4
这里的景色可谓独树一帜,其独特以石取胜。不论 石柱石峰其顶端都长有挺拔的松柏树,岩石形态各异,就 连塔院的石塔也是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琢的天然塔。这么美的一个风景名胜地,华亭本县人竟然知者甚少,来过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岂非咄咄怪事:更为奇怪的事是,这里现存的几十块石碑五禽戏图解,明明称这里为“青龙山”,而华亭县现存唯一民国增修本县志,却称这里为“莲花台”,而且仅有这一个地名的记载石竹花图片。难怪甚少的知者avvcd,只知“莲花台”而不知“青龙山”了!
这里古建筑群遗址共有两处,一处在西边的一个山湾里,原有寺庙十几座、道佛相参。另一处在山湾东梁下,沿石峰峭岩层层而下直到谷底。分布各层的寺庙原有二十几座,也是道佛相参。令人费解的是两处山场竞供着一些相同的神。令我们最惊喜的是——当地人(距这里10华里,全村只有8户人)说,西边山湾十几座庙宇总称“上畤”,东边山崖间二十几座庙宇总称“下畤”。他读的是畤(zhi)的另一读音(si)。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上、下畤”至今还在叫,只是能叫上这一名称的不超过其地周围5华里,人数也不超过百人。从周围地形看,其地地处陇山以西,四面高耸的山峦将这里形成一个凹地,千水也就是长沟河其东支从五台 山南麓,就是我们走下来的这个山梁南下,从“莲花台”万丈悬崖下绕过折东而去雪弗莱乐风,正好将五台山包在水中。这和礼祀》建畤之四山高、中山低,大泽之中的圆丘上条件相符。
5
莲花台在五台山之阳,与《封禅书》所记“上、下畤”在吴山之阳吻合。 更为重要的是在“莲花台”东边沿千河5里左右韩半岛的恐龙,千河主源长沟河与“莲花台”所经东支水汇合处,也有一古建筑遗址,当地人称这里为“鬼门关”。“鬼门关”现留石碑3块,其中一碑称这里为青龙山迎仙桥(现桥无踪,河谷为峭岩绝壁)。另有一石碑(190x 75x40公分)舞泡网,其厚、其大远远超过山场所有存碑,岩迹不清,唯有额头有“雍西”二字可辨。如果这是古雍州之西界碑的话,那“雍傍建上畤下畤”就完全吻合。五台山又是这雍的最高处(2749公尺),与《周官》雍之积高处吻合。 麻庵东河谷中之栈道遗迹,南庄村之南山梁释道遗迹西向都到了这里。这似与秦始皇之御道、汉武帝之回中道不无关系。(此道另文撰述)“莲花台”现存石碑21块,其中字迹清晰较完整最早的为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8年)石碑,其它多数为清康熙、雍正、乾隆之石碑。唐元和十二年石碑为宪宗李纯敕封碑,他封其山为“西陇名山之主山,群山要朝主山。主山居中为黄帝仙山”。这与《封禅书》“上畤”祀黄帝吻合。 碑文又曰:“其山一山连二水”,与《朱诗》吴山出汧水吻合马小翠。 敕文又封:“常住僧三干五百名”,常住庙产四至达l00平方华里。这么大的庙产,这么多的敕封和尚,这在唐代是少有的。这又是为什么? 以上如此多与史载“吴山”相吻合之处,可唐宪宗李纯为什么却称其为“青龙山”呢对门对面?看来我们高兴得太早,如果真这么容易找,吴山与其阳之上、下畤,就不会成千古之谜。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
文字:王学礼 本期编辑:孔文妍